相关数据包




(图片来自网络)
据道行有得者说,问神拜佛掷杯之事是应循序规矩。问杯者应事先将祈问之事具写于纸上,端正地摆放于供桌。然后,炷香致敬神佛,双手合杯拜言“某神或某佛,弟子某某,今日有事请教赐杯旨意,如有在壇请赐弟子善杯”。言毕即可掷杯。如若是“笑杯”或是“否杯”,应稍候再拜言掷杯问请。当得“善杯”时,便可禀明神佛祈者姓啥名谁,哪里人氏,年龄生肖(或是生辰八字),家住何处,逐项禀告纸上所求诸事,敬请神佛入世先行巡察以断休咎。禀毕,施以跪拜之礼。稍息片刻,双手合杯于胸前,祈问神佛是否已经察审所求之事,祷明若成请给予“善杯”,并掷圣杯。如得“笑杯”或“否杯”,需稍候再掷杯,直至“善杯”出现,再求问诸事。当掷得神佛察审完毕的“善杯”时,手握合杯在香炉燃香的上方顺时针绕三圈,尔后再双手合杯祷求,并据纸上所言顺序逐事掷杯求问。
有资深者说,问主应每事考量周全,能有自最合心意及次佳再次之的几个选项,以供人神通灵择取,自是最好。同一事有诸多选项时,只要有一项掷得善杯,余下的选项就无需再掷杯求问。
据居士信众介绍,一般而言,每事掷杯三次为限。一般事,得“善杯”一次即可。进而,需有二次“善杯”。如若祈求之事相当慎重,多以连续三次“善杯”才可做数。
求签之事,一般多在农历正月十五後至二月,讨请神佛赐以签卜,预断当年的家运、财运、月令、婚姻、官运前程、功名等等诸多涉及难以预判或是明智难以抉择的家事与人事。平时遇事有求神佛赐签的,亦是自然。
寺庙多有削竹为签者,按寺庙签诗序号编列注明号数,贮放于筒内。求签人先是炷香跪拜,口中默念“弟子某人,生辰八字或生肖年龄,现住地址,有何事请某神或某佛赐签作主”云云。後持筒簸之,签落一支时便可作数,写记签号,凭号择取签诗印纸。如若落签多支,求签者需重新簸摇。有慎重者,将所出之签摆放于拱桌之上,再拜请神佛以“善杯”证断此签是否属其所求。若得“否杯”或“笑杯”,求签者需重新簸筒摇签,再掷杯以断。
有的寺庙,求签之法则是以手掌抚动筒内所有签支,再随意抽取一支,并以掷杯断之归属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求签,是知以抽签为卜,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。所谓诗意附会,即解诗释意者(指剥解签诗的人)的读释,仅是以其所知所识作诠释。剥签人白话说诗,以白话诠解,似雅若俗,受听之人总有似懂非懂胜如雲山雾罩之惑。求签人想要的只是神佛给予拨雲见日,却是常被剥签人搪塞以“天机不可泄露”“时到便知”。
因而,古时的读书人常常尝试自解而不得,及至签诗谶语成真才得悟开解,是为问主历事亲验之得。此即所谓“时到便知”,古书常见,今事常闻。
书载:关圣帝君签有“前三三与後三三”之句,邓小山做私塾先生时抽得此签,乾隆癸卯参加乡试时中得第三名,过了十年,即乾隆癸丑参加会试,中第九名。毛养梧主政繡虎时,亦于嘉庆己酉乡试时祈得此签,是科中第三十三名,道光壬午会试时,考试合格,亦名列第三十三名,不久死于京城家中,时年三十三岁。又有一士子祈得此签,则中第六十六名。此签句是属关帝灵签第六十三签:曩时征北且图南,筋力虽衰尚一堪,欲识生前君大数,前三三与後三三。
又有“王文简求签”之事:京师甕城的关庙签,夙称奇验。顺治己亥(1659),王文简公士祯刚好在京都应选吏部官员,便往关帝庙求签。初得签云:“君今庚甲未亨通,且向江头作钓翁。玉兔重生应发迹,万人头上逞英雄。”又说:“玉兔重生当得意,恰如枯木再逢春。”当时甚是不解其意。当年十月,获选扬州推官,以是次年即庚子年赴任。在扬州任职五年,于康熙甲辰(1664)十月由外官调任京职,任礼部郎。签诗所说“庚甲”,就是庚子年始至甲辰年,是以起始至终的年份说事。扬州就在长江边,所以说江头。然而,终是未悟透後二句说词所指。等到乙卯年(1675)闰五月,擢升国子监祭酒,才悟懂玉兔重生的意思。
然则,今之人物即使抽签掷杯得遂其志,却也总以无神论者自恃,纵使得杯暗示签诗道白,亦不视作神佛之明鉴。尤其是,那些个指天誓日的无神论者,天天驱迫普罗大众信仰唯一,私底下却是迷信风水龙脉之说,外出的时日总有易学大师随行左右,崇佛信神更是痴迷得无以复加。
因此,神佛灵验与否,因人而言。有说,“信则有之,不信则无”。历经世事的老人却是常说,“鬼神道佛之事,宁可信其有,不可说其无。”其实,信与不信,听凭个己自由。
愚顽敬佛畏神于心自不待言,只是做惯了临事抱佛脚,多亏神佛慈悲为怀,每每有求必应。愚顽是属蠢俗之辈,笃信灵魂不灭之说,喜听说鬼道妖,但不信有鬼能作祟于人、有妖孽能作怪于世,唯独见惯了人畜的作为恶甚于魑魅魍魉。
愚,至愚矣,愿请神佛圣杯,掷得天下人自由平等之善杯!
愚,蠢拙至甚矣,簸筒摇签,愿得签诗有语云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